写在自己实习前
其实当初暑假有考虑投大模型的暑期实习的,但是说实话准备的太晚,而且我本身也没有很强的竞争力与比我高一年级的同学去竞争。
最终还是挺惨淡的,加上六月份出了点意外,从手术台上下来之后休养了一个月,暑假干脆就留在学校打比赛了。
比赛结束之后想着投一下日常实习,但说实话回顾这一年,我确实没有在自己身上看到特别优势的点。 或许暑假的Coder LLM预训练结果的失利是压垮我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仿佛生活又回到了大一时那种茫然的状态,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未来。 那几天我都只睡了四五个小时,但最终还是决定回归开发。
当然要说去尝试其他算法岗位的话,其实也并非没有希望的,其实我知道,我只是不想再试错了,或者说,我觉得自己没有资本再去试错了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当然,每个人的选择不一样,一年前我拒了阿里的offer来北航读书,身边的同学跟我开玩笑说我这三年学费其实得一百多W。 回顾当初,我现在后悔吗,并没有,但确实是有一点不甘心的。 如今,我又徘徊着回到了熟悉的道路上,或许也是对当初自己的一种弥补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回到正题,其实每个人的经历是不一样的,并非每个人都会像我一样本科期间走一条“日薄西山”的技术栈走了将近四年,也不会像那些天才少年一样顶会轻轻松松。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圈,当我投大厂大模型时,简历泡池子往往就需要很久,而投大厂客户端,上午投简历不到中午就能收到面邀。
从28号投递简历,接受面邀,到1号下午面试完,收到offer,我终于算是松了一口气。
年少轻狂,总以为天下事,无可不为。
岁月蹉跎,终感到天下事,力有尽头。
也算是真实地体验了一把。
其实面试的时候我是汗流浃背的,因为我发现自己相比一年前,能力退化了太多,甚至很多Java常用的数据类型都忘记了。 在我毫无意识之时,岁月抹去了我太多从前所珍视的能力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所以最终经历了这么多坎坷和抉择,我最终的选择是什么呢。 其实我在是或否之间选择了或,实习岗位是跟端侧智能相关的,偏向开发,但也不纯粹。
我始终认为,发展路线没有对与错,只有合适与不合适,实习其实是最低成本的投石问路,我们的每次选择,其实都是基于当前场景下的贪心最佳选则。
至于客户端劝退,我也例行劝退,别来跟我卷。其实现在这行新人很少,岗位也很少,等老一代安卓人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了,社招强度也就稍微下来一点了,现在社招强度确实离谱。十几年前安卓如火如荼的时候,他们也正是二十几岁年轻力壮的小伙子,一窝蜂的追随时代浪潮涌入了客户端。而且现在市场非常饱和,很难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,技术发展基本也没有,这是实话。
以上
2025.9.2